#顾问来聊“企”(十七)
#最低薪金制与零工经济的联想
#零工经济 (Gig Economy) 崛起的员工,企业与社会的三个层面
#26/03/2022
欢迎按赞,留言与分享!
前几天我国政府大家长在特别的场合里终于宣布了将在一个多月后把最低薪金调涨约百分之二十五的消息,虽然说只会落实在大企业以及官联企业,可是却不清楚其如何界定所谓的大企业,是否会按照政府相关机构所订定的标准来界定企业的规模,抑或是理性的依企业的成本与利润的高低而定则不得而知。虽然笔者不反对基层员工最低薪金理应逐年的合理调整,但刚在疫情肆孽后经济正在逐渐复苏的当儿便祭出这个措施,而且调幅之高,一时让不同阶层的“腊鸭”(人民)感受有所不同,一般打工一族顿时觉得朝廷真的很体恤民间百姓疾苦,让大家的收入能够提高不少,另一边厢企业主则人心惶惶,不晓得自己是否会是“大企业”的其中一员,而会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看起来好像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情景,无论如何有点小确幸的微型企业乃至于中小企业可能暂时可以倖免于此劫,继续全神贯注于目前的经济挑战局势。
话说倘若最低薪金即将调整至每月一千五百令吉(约三百五十八美元),比起其它许多临近的东盟国家算是高出很多了,但是否会如政府所愿会让我国最基层的劳动群体(如B40)受惠乃见仁见智,一般大企业或官联企业的最基层文职员工相信早已超越了这个薪资门槛,其劳动的基层员工低于此薪资的理应不多,而且大部分为外籍客工为主,所以让人感觉到要照顾本地基层劳动群体的政策有点口惠而实不惠;如未来牵涉到中小企业及微型商家也被列入其中,这个最低薪金顶多也只能惠及让我国年轻劳动力比较趋之若鹜的服务业以及零售业等的基层员工而已,实际上目前在先进州属的有些制造业的企业主即便曾经尝试以一千五百至一千八百令吉的高薪征聘本地基层劳动员工但结果都乏人问津,这种现象在业界已见怪不怪,再平常不过了,其实愿意付出劳动力与劳动量的本地基层员工在这几年早已渐渐地流入了零工市场。
因此我国刻意订定的最低薪金制,绝对不是长期支助底层劳动员工最低生活成本的万灵丹,其必须得与劳动市场的企业领域,成本及生产力等条件挂钩,按照自由的劳资市场来决定,这不尽让我联想到了近年崛起的零工经济(Gig Economy),在此可以员工,企业及社会三个层面的视角来看。
就员工层面来看,由于我国的生活成本不断地高企,确实让国民增加了不少生活压力,尤其是最基层的低薪员工更加喘不过气,所以为了减轻生活的负担,部分人便开始打起零工或所谓的兼职,而且适逢国内的互联网与电子移动平台的提升,再加上近两年以来的新冠疫情肆孽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此加快了零工经济的蓬勃发展,如电召车,递送员,食物外送,优管直播等,很多人早已把这些兼差的副业变成了主业甚至创业,虽说零工的工作内容简单,时间短,又自由,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与习惯选择不同性质的行业与时间安排,确实让很多人不断地涌进这个主业,解除了大部分人的生活成本,但由于简单的工作却也慢慢进入了拥挤的现象,加上电子平台业主所设计的游戏规则,零工劳动群体不但没有获得劳动的权益保障和类似公积金,社会保险等的保护网,甚至为了增加收入也甘于冒着一定的危险与健康,为短期利益而冲刺,长久下去零工经济确实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开始衍生出一些重大课题,因为经过一段长期的发展过后所造成的国民健康与安全,劳资纠纷等问题就会慢慢浮现,进而演变成社会问题,希望政府有关当局理应再加强研究与寻求更佳的解决方案。
在企业的层面,无论是制造业,建筑业,农业等皆为国家经济的首要实业,长期已面对了缺乏基层劳动员工的窘境,即便在聘请外籍客工方面也都反反复复的趋近于哀求以便给予聘雇,否则就快活不下去了;更深一层的问题可就不是一般的非知识型的基层劳动员工了,您不曾坐过大学毕业生为司机的电召车,或从看起来教育程度不错的递送员手里收到包裹吗?这个群体的国民也进入了零工市场,而且还是他们的主业呢!虽说这样也没什么不好,至少是自食其力,也减轻了家庭与社会的负担,问题是国家需往知识经济迈进,企业要往科技应用的时代所要雇佣的人力资源就造成了一个缺口,企业除了聘请不到基层劳动员工,即便是各阶层的技术与管理人员也都出现聘不到人的状况,接受高等教育之中层群体的智慧,专业等如今已不复在一般企业的平台展现,企业就业与零工就业或创业的比例已逐渐的改变与拉大距离,如何取得一个平衡或合理的比例,将视一般企业未来的科技应用程度及创新转型速度,以更自由,弹性,成就感等的原则,以符合中低层劳动群体的需求并吸引他们愿意加入较有权益保障,合理的劳资关系的企业服务。
以社会的层面来看,由于零工经济的不断推成出新,无论是打工或创业,加入的社会各阶群体将会越来越多,已经是势不可挡,因此政府应该扮演一方面规范电子企业平台,包括自行创业者的运作模式必须合情合理合法,并保障劳动群体的健康与安全,设定一个基本的保护网,另一方面也必须得教育劳动者认识零工经济与市场的实际情况,如何使用标准与健康的方式去配合电子企业平台的运作,以便能够保护自己本身,家庭乃至于社会的健康,安全与福祉,如此才不枉出现了一种新的良好经济模式,但却又造成两面刃,即一方面解决了部分升斗小民的生活成本问题,另一方面又由于利字当头使得人心焦虑不安进而使得社会杂乱浑浊,零工经济的未来势必一喜一忧。
#愿景经营绩效系统
#VisionPerformanceSystem (VPS)
#全方位企业转型专案
#TotalCorporateTransformation (TCT)
#卓业经理人系列课程
#ExcellentManagerSeriesCourse (EMC)
#中小企业精营管理-实战宝典课程
#SMESmartManagementCourse (SME-SMC)
#BIM
#BIMConsultancySdnBhd
撰文:吳汯憑 顾问
全能企管諮詢有限公司创始人兼管理顾问;
超过二十年的企业管理实务及管理咨询与辅导经验,擅长于企业创新转型管理,企业愿景经营绩效管理,关键绩效衡量指标KPI营运,企业流程再造及持续改善,各种ISO管理系统认证之谘询与辅导;经常提供内外资企业内训并于商会,社团,组织等授课。
www.facebook.com/TalentForum<企业达人智库讲堂>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