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问来聊“企”(五)

#12/06/2021

#大学毕业新鲜人月薪只有一千五百令吉?

#月薪1.5K2K2.5K3K的差异!

#教育改革觉醒

#企业变革升级

欢迎按赞,分享与转发!

          最近报章或社媒热议的其中一个话题,大学毕业生的每月薪资只有一千五百令吉,一时间让久未涉及其中或了解的大众引起哗然,简直无法相信这是真的,毕竟在大学苦读了至少四年(有部分只需要三年),毕业后所获得的待遇居然如此的低,其中愤愤不平的在埋怨企业商家太过于刻薄吝啬,或指责学生素质不佳等各种评语;其实这个价码和过去十年并没有太大的分别,无关经济萎缩或疫情肆虐,我相信它也不是一个平均值,而可能是一个最低值吧?

          根据我的职业所接触和了解到的企业或商家针对大学毕业生的叙薪标准各有所不同(注:非调查统计结果),从1.5K至3K的都有,我大致把它分为四大类,也就是大约1.5K,2K,2.5K和3K,或者还有其它更低和更高的就不在此赘述,这四大类是什么概念呢?它们的分别简单来说应该是和大学毕业生所就读的大学,科系,和企业的能力仅此三方面有关而已,其它的大学毕业生素质,企业应征方式(包括性向测验等)根本不能在面试当下就可以完全辨认或断定毕业生的素质和有关工作胜任与否;据我所知目前在我国的跨国科技企业的叙薪价码已加到了月薪3K,不过大部分的要求学历是国外著名或国内前十的国立与私立大学,并以理工科系为主,商文科系为辅;国内外大型传统基建或制造产业,包括部分政府官联企业,皆能给与至2.5K的高薪,而学历要求则稍微宽松一些(据说政府官联企业部分会以获得政府或其机构奖学金的毕业生为主),不过还是以理工科系为主,商文科系为辅,很大部分也有幸吸纳了被3K类企业排除在外的毕业生,毕竟僧多粥少;在国内占了大约百分之九十八的中小企业,其中产品或服务的附加价值较高,企业经营效率还不错的国内外中小企业,部分由于对学历和科系没有太高与硬性的要求,于是便可以2K吸收了部分的大学毕业生(或大专生),被录取者的素质端看在入职后的表现,因此时而听到企业客户对此类别的一些员工发出抱怨声却也无奈,这和我们在工商界及社会上所听到雇主对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印象不佳评语类似,好像聘用到好员工需七分靠运气;最后的便是1.5K类,由于我国所谓的中小企业,其实小与微型企业或称商家更为贴切的就占了九成,无论是任何一个产业或规模,因为了节省人力成本,都吸纳了不少别无选择的大学毕业生,希望能够很幸运的招募到论大学和科系不是太亮丽,但却可能是可造之才的千里马,这类的大学毕业生往往在一些零售业的百货公司,超市,连锁店,服务业的电脑,电讯,软体公司,旅游业的酒店,旅游,航空公司就职,这也符合了时下年轻人比较偏好的舒适环境和衣着光鲜有关的企业,但笔者认为只要他们可以暂时委屈从低层低薪做起,有能力的人日后升职加薪的也大有人在,甚至若干年后成为其中的高层或中流砥柱。

          以上四大类的大学毕业生的衍生,简单归咎起来不外乎分为两大国家的层面,先说目前高等教育的生态,近二十年来私立的大专院校如雨后春笋般的增加与扩展,几乎到了只要家庭经济许可,人人可以上大学的一片光景,这本来也是好事一桩,谁家父母不希望自己儿女大学毕业而成龙成凤,可是很多大专院校为了平衡开支(据我所知包括国内几间蛮著名的私立大学也不得不为现实低头),大量吸纳了成绩平平甚至高中政府考试全红(不及格)的学生,以攻读非理工科系,其实这也无可厚非,如果学校可以严加管控地把莘莘学子很好的调教起来,对父母的辛苦付出也有个交代,对国家的低等政策也算是一种贡献,但事与愿违这也加速了大专院校生的素质良莠不齐,当然这可由近年陆陆续续出现了企业商家对大学毕业生的能力有种种不良的非议而可见一斑。不过有个小确幸的是,普遍上一般私立大专院校所培养出来的理工科系,乃至医学系的毕业生,还没听到有发生太多的纰漏,这可是会闹出人命财产损失的大事,毕竟事实上也有部分以低标准来录取了国立大学无法吸纳的优秀学生,当然也含盖了成绩中等的学生,况且针对一些需要专业资格的科系,由于某种利益的考量,政府当局对大专院校增设名额的限制也太过于宽松,因而导致了一些专业职务的数量泛滥而看起来好像是供过于求。

          再来就是国内企业的产业升级问题,由于国内的企业经营环境局限而导致了大部分的企业还停留在一般的基础和加工产业,除了少数兼做内外销的大型企业,创新的科技产业或跨国企业之外,由于产品或服务的附加价值不高,市场有限没有巨大的生产量,一般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是没有能力给付太高的人力成本的,甚至觉得如没有太大的必要就不会去聘用大学毕业生,反而是由企业主本身或家庭成员来担当技术与管理工作,只用大部分的基层人员来作业即可;即便我国经历了大约五十年的引进外资企业的政策,从日本,欧美,台湾,韩国乃至于现在的中国,虽帮助政府增加了很大的出口额与可观的税收之外,对提供或增加国内的产业供应链需求是不大的(除了我国的两家老牌国产车企业,虽有很大的其它争议,但也培养了不少有关方面的大小供应商),反而增加了我国中小企业面对外资带进来的供应商的竞争与额外的挑战,唯有的是在这些外资企业服务期间所学习到的技术,营销与管理,而造就了出过去三十年以来自行创业成功的企业家,他们至今才有机会提供了国内大学毕业生不高但却也能够维持生计的基本薪资。

          无论您是属于这四大类的哪一类,不管您现在已经在您理想的企业以3K养尊处优以伺机待发,抑或面对1.5K的委屈与窘境,我衷心的期望现在又或者有那么一天,经衡量了你本身的优缺点和各种有利条件后,能跳出这四大类以外的第五类而勇敢的独当一面去创业,毕竟天生我材必有用,再也无须等待我国教育的改革醒觉与企业的变革升级,这是我们无法操控的人为政策。

#管理储备人员培训与适应计划专案

#ManagementTraineeTrainingNAdaptationProgram (MTTA)

#全方位企业转型专案

#TotalCorporateTransformation (TCT)

#卓业经理人系列课程

#ExcellentManagerSeriesCourse (EMC)

#中小企业精营管理-实战宝典

#SMESmartManagementCourse (SME-SMC)

撰文:吳汯憑 顾问

全能企管諮詢有限公司创始人兼管理顾问;

超过二十年的企业管理实务及管理咨询与辅导经验,擅长于企业创新转型之管理, 企业流程再造,关键绩效衡量指标KPI及持续改善,各种品质管理系统认证之谘询与辅导;经常提供内外资企业内训并于商会,社团,组织等授课。

www.bim.com.my

www.facebook.com/TalentForum<企业达人智库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