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问来聊“企”(四)

#05/06/2021

回顾去年(2020年5月)首两场《顾问来聊“商”》的脸书现场直播摘录;

谈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一年后的可能“抢订单,抢原料,抢疫苗“已俨然发生了!接下来又会抢什么呢?

13/05/2020: 《顾问来聊“商”》的话题是“行管令期间,宅经济的开源节流”。

1。主持人: 请问对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所造成的经济打击有什么看法?

笔者:

》简直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屋子外面还淹水

》追溯至2018年-中美贸易战,政府信用度受损,509 换新政府;

》2019年-引进外资,上半年度的总额(495亿)比2018年上半年的总额(251亿)多出一倍;美国占了其中117亿,中国则占了48亿;    

 》2020年又换新政府,新冠肺炎疫情肆虐,造成雪上加霜;

》企业受伤程度,普遍上中,大型企业有断了几只手指或脚指,需尽快止血的状况;除了本来就经营不善的企业,就顺便在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会,让它解脱了。

》微,小型企业受伤程度比较大,基本上是断手或断脚,当然有一些是流血不止而停业了。

》所以基本上我个人对一些商业组织的商业调查报告只会保留一半,大部分企业都会很悲观的回答你的问题的。

》只要政治与经济的大环境慢慢变好,变稳定,大部分的中,大企业就会很快复苏,不过短期内看起来不是这么乐观,但是个人一定要保持某种程度的乐观。     

2.主持人: 各种企业针对国内突然加速形成的宅经济应该如何应对?

 笔者:

》是网络世界的新名词,在10年前(2009年左右)美国金融危机过后催生了“宅经济”,多年前中国也兴起了“宅经济”,现在大马,甚至全世界都可能掀起这样的一个风潮,几乎每一次的经济冲击就会造成  这个以网路为基础的一种商业模式;

 》居家经商,居家兼职,居家办公,甚至形成宅生活,宅消费,宅男女等早就在我们国家发生了;

》企业不要慌,企业能宅就宅,不能宅就想办法宅(创新),再不能宅就不要宅;

》宅经济的攻防战会在零售业,服务业等行业先开始。。。

》譬如说,您是卖建筑沙石的要如何朝向宅模式去经营?是要以旧有的商业模式和新的商业模式互补吗?假如您的企业觉得不需要像别人一样做网路直播或者不想做也没关系,但是您能将您的企业的经营模 式,如何导入数码科技,自动化,AI,VR等,结果部分业务就可能可以“宅经营”出现了。

》那如果做沙石生意的您,您想要做网路直播,可以的,不过必须要确认这个网路社媒平台是不是您的战场?还是钓鱼场?还是展示场而已?

3. 主持人: 能否针对行管令期间及之后的开源节流提供一些意见?譬如说营销, 现金流方面?

笔者:

》我个人觉得有没有遇上这一次的疫情,企业在某种情况下,都必须要有开源节流的活动,这也是我们管理顾问常常在咨询和辅导的专案里所做的事,更何况在这种局面和局势,但是我们很担心现在市场上或网路上 所看到或者所听到的,大部分只是针对现金流来解决而已,没错现金流是首当其冲要面对的问题,尤其是微和小型企业,能够维持最多到3个月的现金就很不错了;

》事实上,我们必须要看的比较全面,一个企业,尤其是小,中,大企 业,随着您的企业规模越大, 要面对的面项会更多,除了财务,还有订 单问题,销售,营销,人员,组织,库存,供应链等都要全盘考量,要有全面计划才行,不能顾此失彼,把所有的资源都放在一方面而已是不可以的,要现金流是短期的止血,其它的却需要长期用来治疗。

 4. 主持人: 是否能说明一下行管令之后的新常态与旧常态如何共存?

笔者:

》讲到新常态和旧常态的共存问题,先要講一下什么是新常态?新常态在18年前(2002年)美国媒体就已经提出了,那时是因为当时美国的经济低迷而造成失业潮,所以整个的日常经济和生活方式都改变了,5,6 年前(2014年)中国也因为经济降温而趋缓,也出现了“新常态”这个现象;

》现在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也让我们大马,甚至全世界会做出一些改变;

》那什么是旧常态呢?各位老板会比我更清楚了,当然每个企业的经营模式各有所不同,您可以去想想您现在的经营模式或者生活模式就大概可以体会了,反而我想提一提的就是可能即将到来的新常态会是以前几十年前的旧常态;

》我举个例子:40岁以上的人可能还记忆犹新,杂货店的经营模式,能卖多少?就买多少!销量好就买进多一点货,看着手上握着的现金来做 买卖,不贪做,尤其是零售业,服务业,它们所面对的现金流很大部分就是因为这个盲点造成的,即便做网路生意也会面对同样的问题;

》所以旧常态如何与新常态共存的方式就是,企业必须要按照消费者的消费形态,用您的创新思维与科技来解决它,尽量满足他们。没有所谓的两方面的一个标准比例,或者说新常态出现了,旧常态就必须马上立刻消失,端看您的创新思维和科技能力而定。

5. 主持人: 最后,能否预想(不是预测)一下,在这未来的一年里企业还会面对什么样的问题?            

笔者:

》简单来说有三个,第一企业会面对抢订单的挑战,第二上班族会抢工作,因为面对失业潮,第三抢创业,加速创业的风潮,危机就是转机, 所以各有所需,各有所找,各安天命;

》还有一个是,我们国家会和其它国家抢疫苗,这个是我们无法控制的;

》希望接下来的一年里不要再有天灾人祸!

20/5/2020: 《顾问来聊“商”》的话题是 “养兵千日,用在“合”时! ~ 面对国内外经济萎缩,是减少外国客工的好时机吗?”。   

1.主持人: 针对这么大的国内话题,想先问顾问,你们的第一个想法是什么?为什么?   

 笔者:

》我想这一波的疫情危机加上之前几年的经济状况,经济萎缩是肯定的,裁员也势所难免;只是会持续到多久?什么行业会首当其冲?裁员的对 象是本地员工或者外国客工多一点? 我们要保持乐观或悲观的态度?如 何应对?

 》当然央行已宣布了今年的第一季还保持0.7%的GDP成长,那是因为行管令在18/3/2020才实施,只影响了半个月,接下来的季度可能就会很明显了,包括4,5,6月份或更久;

》不过上周我也有提到的,根据报道我国在2019年上半年的外资确实比2018年的同期比较多了一倍,虽然不像越南的排名第一,但我国也不差排名在第四,这些已经进来的外资在去年就已经如火如荼的在筹备设  厂,照理现在也应该陆陆续续开始运作了,我在上周到一家企业去做咨询辅导时,也听说他们的客户一家中国厂房的工程将近完成,不过生产早就开始提前运作了,也会雇用到几百位的员工,所以应该不会所有刚进来的外资都突然停掉吧?

》我的意思是,之前进来的外资与今天我们遇到肺炎疫情所造成的经济萎缩应该会相互抵消,只是到最后会是成正的或者负的成长状况就不得而知,央行或政府有关当局都没有给一个讯号,至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官方的资讯,市场上所报导的都是一些组织团体代表或个别企业主的说法而已,比较负面,希望有机会请我们的财经专家朋友来这里向大家报告一下,可能会比较客观一点;

》不管怎么样,我们可能可以来聊一聊,到底哪一个行业会受到最大的影响而导致减少外国客工。

2. 主持人: 你们几乎每天都会拜访或面对各行各业和不同的企业(公司),你认为各企业在这个时间点会有人力过剩吗?

是本地的员工还是外国客工?       

笔者:

》应该可以分几个部分来探讨,是哪些行业会人力过剩,哪一些行业不会人力过剩,或者持平;哪些行业用客工比较多,哪些行业用客工比较少,这样拆解过后可能大家就比较清楚一点了;

》一般来说,制造业,建筑业和农业用客工的人数是最多的,几乎占了70%以上 或更高, 目前的疫情影响可能是属于短暂?一两年或者更久?但是老百姓要生活,经济是要继续运转的,政府也会想办法去催化它的复苏与成长;

》反观其它属于微型,小型企业或商家的零售业,服务业,虽然是占了中小企业里的大多数,但是所用的客工人数可以说是小量的,即便大型的这些行业,虽然也有雇佣客工,不过也参杂了我们本地的员工,因为本地人比较能接受这种工作环境相对比较舒适的零售业或服务业的工作;

》照这样看起来,我们国家的外国客工会减少吗?尤其是制造业,建筑业和农业是长期需要“熟练”员工的行业,最大可能停业的微型商家,一段时间后情况好转又会重新回来的,最迟可能一两年后。

》当然,如果是藉这个时机,或者策略性的有意减少客工,又是另外一个话题,这个会牵涉到其它的各种条件,至少在目前我国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是NOT READY 的,不是他们愿不愿意,或者政府有没有援助的问题!

3. 主持人: 能不能针对不同的行业,如制造业,农业,零售业,服务业等,提出目前人力使用的状况?

企业又应该如何有效的使用人力?

笔者:

》不管什么行业,人力的使用情况,都会和它的工作流程,科技导入有关系的,除此之外,评估整个企业或公司的经营规模和方向,组织架构等才是最原始的基本要求;

》 就以用人最多的制造业来举例,首先必须要设计一个符合目前需要又可以满足未来3-5年的发展的一个组织架构,其中应该要有什么样的功能,也就是部门,部门太多太少都会和企业高层的领导统御有关系,会产生不同的管理问题,所以这个确定了,才会去拟定到底有多少种类的工作需要? 和它的工作量有多少?而去聘请多少员工?

》按照我过去咨询与辅导的经验,不管大,中,小企业都有一些现象,一种是部门很多,就算一个部门只有一位员工,而且这位员工还是一位最基层的员工,所以高层带起来就会很吃力了;相反的,企业规模已经发展到某种大的程度,员工人数很多,但是相关部门很少,这个也会造成公司内部很凌乱,甚至失控。

》所以这个基础要先做好,组织架构先设计好,那接下来要如何去减少,我是说 “合理” 的减少,不管您遇到危机,或者转型,还是策略性的减少人力,都可以改善您的工作流程,我们叫做“合理化”工作流程,跟着再来导入科技,不管是自动化,数码化,AI 等。。。

》在这个非常时期,多功能或者多技能的员工方式是很需要的,但是企业不能说就马上处理,工作流程必须要重新定义,重新安排,再加上训练员工,给员工一点时间,才能够做一个很有效的改变。

4. 主持人: 政府,企业和员工在减少外国客工方面,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笔者:

》我国的自动化推广了10年有余,数码化也谈了将近5年,甚至政府还提供了一些援助金或软贷款,但是我国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有多少导入了这些这么美好的企业管理模式或者生产管理模式?

》像刚刚我提到的,不是我国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不愿意,不知道或者不花钱做,而是出在几个症结点,第一个是“没有量”! 没有这样多的订单,只有少部分做外销出口的大企业,本来就有能力做了,有量做,加上政府又有津贴才去做,这个是没有办法和欧美,中国等国家依样画葫芦的;

》第二个症结点是,由于市场小,提供这种科技的供应商没有办法以比较低成本的方式来支援,尤其是需要客制化的系统,那就更高的成本了,即便引进国外的科技供应商,本来是成本不高的,不过经过各种营运成本和层层的利润分享,也跟着变贵了。

》几年前我个人曾经跟中总的同仁,也就是中华总商会到台湾去拜访很多相关单位,其中我们去了台湾中国生产力中心,我个人就为了印证它们的自动化做到如何?结果那里的同行管理顾问也说,还是大部分以合理化流程为主,只有特定的产业或一定规模的企业才有导入这种接踵而来的科技;

》我们很鼓励国内企业和中国做生意,不管是进出口生意,但是经营模式,不如去学习日本,韩国,台湾,新加坡的模式会来的比较贴近我们的市场规模和整个大环境。

5. 主持人: 最后,你们对大马企业的未来有什么期许?

笔者:

》针对我刚才所提到的,我国的有关当局不能再继续做表面功夫,不能再让我们企业界感到看起来好像可以做,又好像不可以;好像有做了,又好像还没有做的感觉;必须要看清楚我所提到的那几个症结点来想办法,一定可以克服和解决的;

》企业努力做大,做到有量,或者是做高附加价值的产品或服务,自然就可以局部来导入科技;我个人觉的可以先导入数码化,因为数码化会比自动化来的容易,成本也比较低,而且可以局部的,渐进式的导入IoT,物联网式的数码化。

》不过不管怎么样,都必须先把“合理化”做好,不管什么行业,您的工作流程,生产流程等,先用您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去做合理化,当然这个又牵涉到企业老板和企业员工的创新思维模式了,这方面先要进行某种程度的训练才可行。

《注》:至目前(2021年5月31日)为止,所接触到的大部分大,中,小的制造业,订单已从去年的下半年开始陆陆续续恢复至八成或疫情发生之前的持平状态,甚至有些还破纪录爆单已排到几个月后了,农业也因为农产品价格上升有市,但大家唯一面对的问题便是客工不够,本地工没兴趣的窘境;当然目前也正面对着01/06/202-14/06/2021或持续的进入完全行管令3.0后欠单的开始,接下来什么时候能够完打疫苗,完全免疫,将会是各企业“抢客工”的开始。

           因此政府有关当局只要能够提供良好的经商环境,有效率的行政管理,一般的大,中,小企业如制造业,农业应该都能够自力更生而渡过难关的;反而需要受到特别援助的应该是微型企业或小贩商及其它特定的行业如旅游业,酒店业,航空业等,需要特别重点式的订定策略与接受援助才能够有效的复苏。

#全方位企业转型专案

#TotalCorporateTransformation (TCT)

#卓业经理人系列课程

#ExcellentManagerSeriesCourse (EMC)

#中小企业精营管理-实战宝典

#SMESmartManagementCourse (SME-SMC)

撰文:吳汯憑 顾问

全能企管谘询有限公司创办人兼管理顾问,

超过二十年的企业管理及管理咨询与辅导经验,擅长于企业创新转型之管理, 企业流程再造,关键绩效衡量指标KPI及持续改善,各种品质管理系统认证之谘询与辅导。经常提供内外资企业内训并于商会,社团,组织等授课。

www.bim.com.my

www.facebook.com/TalentForum<企业达人智库讲堂>

×